
反寫實的作者電影印記:《鬥牛》
文 / 曾炫淳
本屆金馬獎入圍多項的《鬥牛》,不僅為眾所矚目的奪獎大熱門,更是中國戰爭電影史中一枚稀奇的印記。《鬥牛》源於導演管虎拍攝電視劇於山東沂蒙田野訪談 時,徵集到的真實故事,講述一位農民在抗日戰爭時帶著一條長相怪異的牛逃生,並在真實的骨幹上加入趙冬苓原著小說《八路牛的故事》的情節,才改編成為電影 《鬥牛》。
在1940年冬天的中國山東牧馬池村,日本人即將打來,八路軍不得不撤離村子,並命請村人飼養並保管這頭八路奶牛,村里召開緊急大會讓各戶男丁抽籤,結果 牛二(黃渤飾)卻無奈抽中。村中大老為說服牛二畫押領牛回家,將他心怡的寡婦九兒(閻妮飾)當場許配給牛二。而牛二為了要藏住龐然大物的奶牛,去山上挖藏 牛的洞窟,回來時卻發現全村已遭日軍掃蕩滅村,僅奶牛如神蹟般無傷存活,基於對契約忠誠的信念及不服輸的鬥牛精神,牛二護著奶牛經歷了日軍、鄰村難民、國 軍、游擊隊間的大小戰事,才成功抵達、半躲匿半歸隱在山區洞窟中,孰料六、七年後他又重遇到由八路軍改制的中華人民解放軍部隊……。